自動變速器結構復雜,故障形式也較多。在沒有專用診斷設備時,可通過觀察和必要的試驗等手段進行簡易診斷。
1、汽車不能前進或倒退。首先進行基本檢查,包括外表是否漏油、線路連接是否可靠、各操縱機構是否正常等,尤其要注意手動選檔機構有無脫落,工作是否可靠等。無異常時,應進行時間滯后試驗,應有檔位結合感覺。若以上正常,則應檢查油量、油質顏色等。油質檢查,較準確的的方法是卸下油底殼,若油底殼及濾網上粘有金屬屑、離合器碎片,則應對變速器進行解體檢修。
2、自動變速器打滑。即前進或倒車時有滑轉、起步或換檔時,發動機出現空轉現象。首先檢查油量、油質和顏色及節氣門等操縱機構有無異常。若正常可進行時間滯后試驗,時間滯后過長,說明變速器內部磨損嚴重,應解體修理。解體前若能通過路試確定何種條件下有打滑現象,將使維修更具針對性。若時間滯后試驗正常。可進行失速試驗確診。失速試驗前應仔細檢查發動機的工作狀況,如節氣門能否全開、點火時刻等,防止將發動機無力誤診為變速器打滑。
3、自動變速器換檔規律不正確。此故障原因很多,且故障率大,因此診斷和修理也較困難。首先進行基本檢查,特別應注意節氣門閥操縱機構是否正常,再進行路試,確定不能換入的檔位、換檔時的車速等是否符合規定。若四檔自動變速器不上四檔時,還應檢查超速檔控制是否符合規定。若四檔自動變速器換不上四檔時,還應檢查超速成檔控制開關和水溫傳感器的工作狀況是否正常。根據路試結果,再做油壓試驗。先檢測調速器油壓,油壓結果正常時,應通過失速試驗檢查液力變短器。當油壓低于標準值時,說明故障不在變速器,只需拆下離心調速器修復。對于利用車速傳感器產生車速信號的(沒有離心調速器),應檢查傳感器和有關電路是否正常。若上述正常時,換檔規律仍不正常。一般是因為主油路壓力不正常引起的,可調整調壓閥或節氣門閥操縱機構。若調整后仍不正常時,應檢修或更換控制閥體。
4、自動變速器換檔沖擊聲大。常表現為起步、升降檔和停車時有大的沖擊聲。應通過路試來觀察沖擊聲出現的時機。如沖擊聲只出現在某一升降檔及停車之前,其故障一般在變速器內部。若起步、停車、升降檔時均有沖擊聲,應在基本檢查的同時進行下列檢查:按規定轉速調好怠速,然后檢查傳動軸、差速器有無松曠、變速器的安裝是否牢靠。當沖擊聲大且伴隨異響時還應區分異響部位。若懷疑變速器內部破損的原因時,其油液中會有碎片等雜物,對此可拆下油底殼檢查證實。
對文中主要試驗方法的解析(以豐田轎車裝用的A43DE自動變速器為例)
1、時間滯后試驗:發動機怠速正常,選檔桿換至所需檔位,在感到檔位接通的沖擊之間要經過一段時間,這段時間稱為時間滯后。這種現象可用來檢查超速離合器、前離合器、后離合器和第三號制動器的工作情況。
①試驗準備:拉緊駐車制動器,油溫50-80℃時,以怠速(規定轉速)運轉時進行。
②試驗方法:將選檔手柄從N位換入D位,用秒表測其滯后時間應不超過1.2s,從N位換入R位不超過1.5s。試驗時應間隔1min,一般應試驗三次取其平均值。
③故障分析:從N位換入D位時的時間滯后過長,表示主油路壓力過低,前離合器磨損或超速離合器磨損,如果從N位換入R位時的時間過長,則故障可能為后離合器磨損、超速離合器磨損或主油路壓力過高。
2、失速試驗:測試D位和R位發動機的最高轉速,用來判斷、檢測自動變速器故障。失速試驗會使發動機和變速器承受很大的負荷,所以失速試驗是判斷、檢測故障過程中最后使用的方法。
①試驗準備:使變速器油升溫至50-80℃,拉緊制動器,用三角木將前后車輪楔住。
②試驗方法:踏下制動踏板,起動發動機,換入D位并迅速將加速踏板踩到底,記下發動機此時的最高轉速。用同樣的方法測出R位的發動機最高轉速。試驗時,節氣門全開一般不能超過5s。
③故障分析:正常的最高轉速為:5M型發動機2000±150r/min,5M-E型發動機2050±150r/min,5M-GE型發動機為2100±150r/min。
a、發動機在D和R位的轉速都低于規定值時,說明發動機輸出功率不足或者變矩器導輪的單向離合器故障。若轉速均低于600r/min時,故障可能在變矩器。
b、如果D位的轉速高于規定值,表明前離合器打滑、超速離合器打滑、第三號制動器打滑或主油路壓力過低等。
c、若在R位的轉速高于規定值,表明后離合器打滑、第三號制動器打滑、主油路壓力過低或超速離合器打滑。
d、如果在D位或R位轉速均高于規定值,表明主油路壓力過低、油面高度不當、超速離合器打滑。 |